厦门蓝兴泰厂家批发(图)-自动缠膜机-金门缠膜机

厦门蓝兴泰科技有限公司

  • 主营产品:立体仓库,仓储管理系统,物流控制系统,分拣设备,仓储货架
  • 公司地址: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北大道1140号软件园3期F06栋8楼
咨询热线: 18965181807
立即咨询 QQ咨询
信息详情

双深位货架是一种的空间利用型仓储设备,其特点是通过两组背靠背排列的货架组合,形成双倍深度的存储通道,实现货位的纵深扩展。以下是其主要特点:
1.**空间利用率提升显著**
双深位货架通过双层深度设计,在相同占地面积下较单深位货架增加约30%-50%的存储容量。货架采用通廊式布局,减少通道数量,尤其适用于库房高度有限但需扩容的场景。例如,在6米高的仓库中,配合平衡重式叉车可实现4-5层存储,显著降低单位货位成本。
2.**存取模式与设备适配性**
该货架需配合伸缩式叉车或前移式叉车作业,叉车需具备双倍深度的延伸臂功能以实现第二排货物的存取。虽单次作业时间略有增加,但通过优化拣选路径可提升整体效率。适用于SKU数量适中、货物流动性中等的场景,如日用品、家电等标准化托盘存储。
3.**结构稳定性与兼容性**
采用立柱横梁组合结构,承载能力可达2000-3000kg/层,立柱孔距按75mm模数设计,便于后期调整层高。背靠背式布局增强整体刚性,抗震性能优于驶入式货架,同时保留巷道存取特性,安全性高于密集型存储系统。
4.**库存管理特性**
货物遵循后进先出(LIFO)原则,第二排货物存取需移动前排货品,适合对批次时效性要求不严的物资。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库位管理,但需注意避免长期压货导致的周转率下降问题。
5.**成本效益平衡**
相较于自动化立体库,其造价降低约40%-60%,且维护成本较低;相比普通横梁货架,虽设备投入增加15%-20%,但长期仓储成本优势明显。特别适合中小型制造企业或第三方物流的成品仓库升级改造。
总结而言,双深位货架在空间效率与经济性间取得平衡,是传统仓储向半自动化过渡的理想选择,但需结合货物周转率、设备配置进行系统性规划才能发挥效益。

企业视频展播,请点击播放
视频作者:厦门蓝兴泰科技有限公司








双深位货架维护指南
双深位货架作为高密度仓储的重要设备,通过前后两列托盘存储大幅提升空间利用率。为确保其长期安全稳定运行,需建立系统的维护管理机制。
一、日常检查与规范操作
1.每日作业前需检查货架横梁、立柱连接处是否存在变形或脱焊,目测货架垂直度偏差是否超过1%。
2.检查货架防撞护脚、导向标识是否完整,通道宽度应保持3.5米以上。叉车操作需持证上岗,限定行驶速度不超过8km/h。
3.定期使用扭力扳手抽检螺栓紧固度,标准力矩值应参照制造商参数(通常M12螺栓为90-110N·m)。
二、周期性维护
1.每季度进行深度清洁,清除横梁积尘及油污,使用中性清洁剂避免腐蚀涂层。检查货架涂层剥落情况,超过5cm²需及时补漆。
2.每半年使用激光水平仪检测货架整体垂直度,允许偏差≤1/1000。对变形超过2mm的横梁应立即停用更换。
3.年度负载测试需按设计承载的110%进行24小时静载试验,使用应变片监测关键节点应力变化。
三、特殊维护注意事项
1.配置RFID货位标签系统时,需定期检查读写器灵敏度,确保识别距离稳定在3-5米。
2.仓库湿度超过70%时,应增加防锈剂涂抹频次,重点维护底层货架连接部位。
3.货架改造必须由原厂技术人员评估,禁止擅自切割焊接,改造后需重新进行力学验证。
四、数字化管理应用
建立货架电子档案,记录每次维护数据,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振动、温湿度等参数。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关键部件寿命,提前制定更换计划。
通过实施三级维护体系(日常巡检、周期保养、检测),可使双深位货架使用寿命延长30%以上,同时降低30%-50%的意外停机风险。建议每年投入货架价值的1.5%-2%作为专项维护,确保仓储系统长效安全运行。

立体货架应用:重塑现代仓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
立体货架作为现代仓储系统的技术载体,通过空间垂直扩展与智能设备协同,正在推动物流行业向化、集约化方向变革。其由钢结构货架、自动化存取设备(如堆垛机、穿梭车)、智能控制系统构成,形成高度集成的三维存储体系。
在应用场景方面,立体货架已渗透至多个领域:制造业企业利用其实现原料与成品的管理,如汽车行业通过立体库实现零配件按序列配送;电商物流中心借助多层穿梭车系统达成每小时数千件的分拣效率;冷链仓库通过立体存储与温控集成,保障药品全流程可追溯性。数据显示,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可使空间利用率提升至80%以上,较传统仓储降低40%的土地成本。
技术层面,立体货架系统融合了多项创新:物联网技术实现货位实时监控,5G通障设备间毫秒级响应,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存取路径规划。某家电企业案例显示,通过AI动态储位分配,其出入库效率提升26%。同时,模块化设计使系统可随业务增长灵活扩展,支持从5000到50万存储单元的不同规模需求。
发展趋势呈现三个维度:向"货到人"拣选模式演进,通过AGV与立体库联动减少人员移动;新能源技术应用实现设备能耗降低30%;数字孪生技术提前模拟仓库运行,将调试周期缩短50%。值得关注的是,立体货架与柔性制造系统的深度整合,正在推动"零库存"生产模式落地。
立体货架系统不仅是物理存储的革新,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点。随着硬件成本下降和技术成熟,其应用正从头部企业向中小企业渗透,预计未来五年行业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5%,成为智慧物流建设的基础设施。